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(2012年版)

发布日期:
2012-11-01
出处:
中华血液学杂志,2012,33(11):975-977
摘要:

 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(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,ITP),既往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,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1/3,成人发病率为5/10万~10/10万,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,60岁以上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群体。临床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,严重者可有内脏甚至颅内出血。出血风险随年龄增高而增加。部分患者仅有血小板减少,没有出血症状。患者可有明显的乏力症状。

该病主要发病机制:

①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;

②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,导致血小板生成不足。阻止血小板过度破坏和促血小板生成已成为ITP现代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。

展开

部分内容仅可在
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

阅读免费指南
发送到邮箱

收藏

分享

评论
提交评论
1100685
2022.11.20
回复
概述挺好,快速了解要点,很省时间
crestina18
2018.06.03
回复
ITP的机制是生成不足和破坏过多 TPO的调节是巨核细胞,不是血小板
crestina18
2018.06.03
回复
ITP的机制是生成不足和破坏过多 TPO的调节是巨核细胞,不是血小板
crestina18
2018.06.03
回复
ITP的机制是生成不足和破坏过多 TPO的调节是巨核细胞,不是血小板
/ 没有更多了 /
置顶